为什么说大话叫“吹牛”而不是“吹马”?

mmexport48c7ef11558ba8577617c8e160f72caf_1661692201524.png
小朋友们都知道,牛在中华传统文化里一直是温厚勤奋、老实憨厚的形象。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时候,牛也是勤勤恳恳地帮助我们进行农业生产,可是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动物,为什么会和说大话联系起来呢?

为什么说大话一定是吹“牛”,而不是吹其他动物呢?

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种说法。第一种说法与屠宰有关。在过去,杀猪宰羊采用的都是“吹气法”。宰猪羊时放完血,屠夫会在猪或羊的腿上开一个小口子,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儿往里吹气,吹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,这时候只要用刀轻轻一划,皮就会自己裂开。这就叫吹猪或者吹羊。

但是这种方法不能运用到牛的身上。因为牛体不仅体型庞大,皮还很坚韧。要是想把整头牛吹胀起来,那一定得有非常惊人的巨大肺活量才行,常人基本不可能做到这点。所以吹牛皮就相当于不可能完成的事,要是一个人经常说一些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,那别人就会说他是在吹牛皮。

第二种说法跟皮筏子有关。古代交通不太方便,当黄河流经一些水流湍急、流沙又多的区域的时候,木船经常被撞坏。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想出了用皮筏子代替木船的方法。

这种皮筏子通常是用羊皮制成的。人们需要剥下整张毛皮缝制成袋状,只留一个小孔。对着小孔吹足气后,将小孔封紧,然后固定在木排下,这样就做成一个皮筏子了。古代是没有打气筒的,所以想将袋子灌满气就只能靠嘴吹了。牛皮袋体积大,皮质又坚韧,想直接用嘴吹起来根本不可能。

因此,在黄河上游这一带,对那些喜欢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来夸耀自己的人,当地人往往会说“你要真有这个本事,就去黄河边上吹牛皮好了。”慢慢地,吹牛皮就成了空口说大话的代名词,并且逐渐流传开了。

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,都是和牛皮本身的坚韧有关系的。

吹牛或者吹牛皮从字面意思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,从引申意思来说,也是很不好的说话习惯,所以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要经常吹牛哦!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unwenxu.com/archives/733.html
吾爱大神牛逼,某度克星来了!!!
« 上一篇 08-27
豆瓣用户“Swing”的文字录
下一篇 » 10-02

热门文章

最多点赞

0人点赞, 阅读:180
0人点赞, 阅读:149
0人点赞, 阅读:156
0人点赞, 阅读:135
广告